「我太太曾經說過:因為沒有能生個兒子而感到遺憾,我就跟他說,我們的兒子比誰都多;比誰都好。因為我們相處在一起的時候像父子一樣。黃埔,是我的家。」
這是一部於1978年拍攝的愛國電影──「黃埔軍魂」(A teacher of great soldiers),由劉家昌導演,柯俊雄等人主演,曾獲得第1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男主角獎,是一部具有歷史意義的愛國軍教片。
其內容述說著一群陸軍軍官學校一年級新生,歷經風風雨雨的成長階段,在連長及師母的領導與溫情照料下,逐漸成長為一位頂天立地;獨當一面的軍官,這個過程想必是辛苦的。
1970年代,我國經歷退出聯合國、中日斷交、中美斷交的政治外交挫敗,國際外交方面正處於前所未見、風雨飄搖的時代背景。當時,先總統 蔣中正先生提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的口號,企圖以無形的戰力有效振奮人心;而電影界以「愛國信念」為主要訴求的題材,開拍了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嶺》、《戰地英豪》、《女兵日記》、《八百壯士》、《梅花》、《筧橋英烈傳》、《望春風》、《香火》、《黃埔軍魂》、《成功嶺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雙十》、《血戰大二膽》等愛國政治宣傳電影。
「有多少英雄出自黃埔?他們為國而戰死。」我們從不同的愛國政宣片,觀察動盪的1970年代,其背後的創作目的,及其所傳達的意境,到電影角色的選擇與舖陳為切入點,再由黃埔軍魂這部電影,由它一句簡潔的臺詞,找出其背後所呈現的深遠用意與隱含的故事對於愛國信念,是非常強而有力的。雨後春筍般湧現的愛國政宣電影,藉由片中的角色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與型式,表漏出對「愛國」的解讀,展現出相當的安定軍心力量 。
愛國情操的展現,可以從哪個方面著手觀察;能以什麼方式呈現呢?我們在此估且以四個面向提出討論,分別是文字、圖像、聲音、影像。
「我們只有向前,絕不畏縮,讓我們再次的對國家、對歷史負責。」本片的文字方面,我們能夠看出劇本中文句的提鍊,單以幾句簡單有力的臺詞,就充份展現出其高度的愛國情操。
圖像方面,本片以大量的「旗幟」及「情感」為出發點,成為其重要的愛國元素呈現,國旗,代表的是一個國家(中華民國);校旗,代表的是一間學校(陸軍軍官學校)。
聲音方面,片中不斷重覆的愛國歌曲為《遍地桃李》、《黃埔男兒最豪壯》、《黃埔軍魂》,以其不斷的在不同的場合、時間播放,在不同的情節中切入,均能充份表達這個時代背景下所欲傳達的愛國氣節。
影像方面,以「情感」為出發點,呈現出軍人在沙場上奮戰的畫面及受傷後,在醫院接受治療時,一旁的親友的反應,由此展現出軍、民一心向國的情懷。
其實《黃埔軍塊》這部我國早期的愛國電影,我總共看了三次,第一次是在我自身參與入伍訓的某個週末早晨欣賞的,當時我身處陸軍官校雄偉的巴洛克式中正堂與上千位同學一同沉侵在1970年代的愛國情懷,內心甚是感動,特別是當初加入陸軍官校的學生們畢業要分發到各的前線時,連長對他們的期許與精神動員。
第二次欣賞則是我大學時期,某次在瀏覽網頁時看到了《黃埔軍塊》的影片連結,恣意點播後,竟又不知不覺的完整地再欣賞一次,第二次的欣賞和第一次的差異,就是我已在軍事大學中受訓、學習了一段時間,更讓我有了一點不同的想法,思考了1970年代時背景下,當今的我們,愛國程度的多寡是否有所增加或是降低,對我來說,在看了這部電影和接受一些軍事訓練的我,是更愛國的。
第三次欣賞則是我今年7、8月盛下,有機會擔任陸軍官校入伍生團輔導長時,特別挑選給110年班入伍生欣賞的,想藉此激勵、引發他們的愛國心。而其實一開始身邊同事並不看好這部老電影能對這群「剛入伍」的新生產生多少共鳴,同事們認為這麼早期的電影可能無法直接引起入伍生的的注意。開始播放後,我很快的便發現,同事們的想法剛好與入伍生們反應的事項完全相左,由於播放的光碟片是傳統的VCD,播到正精采的時候,正好需要換片,入伍生們現場一片疑問與驚訝,以為這麼具有愛國信念的電影怎麼會就這樣劇終,到最後第二片正式播畢時,入伍生們無不全體起立鼓掌。從這一連串的反應中,我們不難看出,1970年代的電影至今仍能夠啟發受眾的愛國情懷,而且是「強烈」的引起共鳴,我想《黃埔軍塊》是歷久彌新的一部愛國政宣片。
反觀當今不少新興的軍事題材影視,以各種不同的「戲弄」片段,試圖以「嘲笑」的恢諧角度切入觀眾胃口以增加其收視率與曝光率,反而對國軍形象無正面影響,對愛國信念的展現也越來越少。當今的我們應考量如何在取材於軍事題材影視中,降低戲弄、嘲笑與愛情的情節,並加入更多的真實操練實況及正規、具勵志效果為主軸的劇情,方能正向的影響國人對國軍形象,並且加速提升高度的愛國意識宣傳效益。
留言列表